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

时间:2023-02-12 22:17:55
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

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

当我们经过反思,有了新的启发时,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,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。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,欢迎大家分享。

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1

通过观看老师的讲座,了解到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。《指导意见》的新要求,衔接中幼儿的心理体验,以及入学准备的“贴心”策略。

双向衔接是新使命,要顺应主体的心理发展。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,阶段性发展交叉并存,双向衔接为幼儿心理发展延长了时间,拓宽了空间。要尊重主体的学习方式,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,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,无教材倒有课本。教师要合力将减缓坡度,幼儿园是准备教育,是向前看;小学是适应教育,是回头看;各自发力无缝衔接,帮助幼儿应对更大转折。对立统一是一种新内涵,其中包括长程准备和短程准备,常规活动与特定活动,基本素质与关键素质。其中暗线包括身体健康,良好素质,稳定情绪,自理能力,运动能力,健康等等。明线又包括入学意识,社会交往,自控能力,规则意识,学习能力等等。

《指导意见》主要目标:双向奔赴,减缓衔接坡度,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。幼儿园入学的子目标包括:身心准备、社会准备、生活准备、学习准备。而幼儿往往会比较担忧:学业规则,例如学习任务重,作业多,负担大等等。成人惩戒,同伴关系以及环境适应。要科学的认知压力,适当的压力是合理的,是幼升小的直接推动力。要接纳和共情幼 ……此处隐藏17540个字……、浅显易懂的方式,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方式,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,使我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法。

李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,幼儿园和小学相比有六个断层:人际关系的断层、学习方式的断层、行为规范的断层、社会结构的断层、期望水平的断层、学习冠军的断层。因此关于入小学的准备,并不是准备书包,铅笔,作业本,首先,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,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很好的帮助。同时要重视孩子自己的感受,避免包办和灌输。在孩子有了很好的精神准备的同时,还需要配备图书、字典等相应的物质材料,做到双管齐下。关于正确的任务意识,也是需要开始培养的。

通过李老师的讲解,我体会到了,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开始干大班下学期,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,这些好习惯应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,帮助孩子养成的。我忽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充分准备的前提,可以做到有效衔接;养成了好习惯,可以使幼小更加顺利;能力提高了,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;性格稳定的孩子,会更加的开心。前面工作的完成是后面一项工作的前提。

独立思考、提出质疑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、感知周围人事的态度等等,这些都是孩子成为社会人的表现。这个时候的孩子,附属内驱力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,他会为了得到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赞扬,而去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。在这个阶段,我们更需要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,对孩子有所期待,这样他才回朝着我们的期待前行。能力提升之后,我发现”积极”两个字出现的频率开始多了,积极的人就像太阳,到哪里都在传播着正能量。

作为幼儿教师,我们要用科学的、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全面的做好幼小衔接。不仅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,还要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。

《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